2.起稿:
“初学者还从规矩”,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水粉画极易不可收拾。起稿时应先定视平线,铅笔线条要轻而软,抓紧结构和造型,注意转折、运动,也就是大的 动态、关键。主要的运动线和大面关系必须十分明确。我们最好能比较迅速地把这些重要的地方画下来,以培养既准确而又敏锐的造型能力。在次要的地方可作些记 号,以便作画时胸有成竹。
起稿过程是进一步探索形象的过程,所以加强减弱.极为重要。物象中一切垂横线如果你单单的去看它都很清楚,如果你眼对着主体,则会模糊或者很模糊。这种比较会不断纠正错误,并增强对主题的认识。 -
当铅笔线打好之后,可用适合于对象色调的较稀薄的色彩,如暖调可用淡褐色或其他色彩,冷调可用淡紫等色彩(根据画面色调而定)来进行概括的打底,把主 要关系画出来,不必很细致,较粗略而精炼地把大效果抓住。然后再用较厚的色彩从主要的地方开始画,或者是从背景开始画都可以。也可以用多色打底,即如水彩 画的方法,然后再逐步深入。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好处:
1)能一开始就抓紧体面效果也就是素描关系,而不致忽视形体,因铅笔线打稿只重轮廓,用稀薄的色彩打底可以更快地表现面的关系。
2)容易从整体出发,使物体相互联系而不至孤立。
3)使上色更有步骤,不至无从下手。这同时是检验形象与观察色彩的阶段。
随着作画经验的丰富之后,也不会把这种方法看成是死板不变的,开始的时候第一次色往往都被覆盖了,但随着色彩感觉的准确性,在上第二次较厚的水粉色时,也往往留出一定的原底色,能增加画面色彩层次和厚重的效果。
3.上色:
上色先后虽然没有一定的方法,但由于水粉画干后再接比较困难,因而计划性特别重要,从整体出发,但又要局部解决。根据一般作画的经验可概括地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先画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便于互相比较,突出前景并加强其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在画远景的时候,要推远它,减弱其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当然,在理 解谁是起决定作用问题上往往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从主体,或者是画面最吸引你的部份开始;一种是从与主体有重大影响的背景,天空或其他部份开始。但是这两 种习惯或者是两种方法的基本目的都是从整体的、主要的部份着手,从而更善于比较、加强减弱和深入刻划。都是从大处着眼的。
2)注意画面色调和色块的布置,要有统一性,特别要重视画面最起活跃作用的色彩,不画脏。另外,色彩的响亮,除去鲜明色彩起作用而外,应注意研究并运用中间色(也就是灰调子的色彩)的作用,这样可以加强对比,使画面更丰富更安定,达到变化的统一。
3)多从冷暖分析,从明暗加强,这样可使画面鲜明热烈,要抓住暗部投影的明确交界线,暗部色彩要丰富,也要有透明感。
4)色彩、用笔要有丰富复杂的地方,也要有单纯简洁的地方,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
5)多用眼睛和手,意在笔先胆大心细,调准颜色,用笔时要结合对象的形体。拘谨地放手,粗心地审慎,要达到细中有粗,粗中有细。
6)从整体出发,从感觉印象进而到分析理解,最后又要以总体感觉检查调整。应注意两点:首先是使细部服从整体,其次是把一些不是主要的细部舍去对物象质感最起作用的地方要精心刻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