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寒冷的下午,已经5点了,风呼呼地刮着,我背着书包,拖着前面裂了口的棉鞋艰难地向家走去。不经意间,我看见街角处有一个正在收拾东西的老人,那不是补鞋的老爷爷吗?看样子他正准备回家。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跑上前去,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您能帮我补补鞋吗?”老人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老人又坐了下来,打开补鞋箱,拿起我的鞋子补了起来。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哈气,又搓搓手。这是一位须发皆白的慈祥老人,岁月的风刀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一身朴素整洁的布衣服外面罩了一件补鞋时用的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此时,老人把鞋紧紧扣在双膝的围裙上,吃力地用锥子一针针地戳进去,把线一针针地拉出来。裂口的地方缝住了,我伸出手以为老人会把鞋递过来,可是耳边却清晰地听见老人的话语:“别着急,我再把周围缝一道线,你们小孩的鞋要缝得结实点才行!”
终于,鞋补好了,我双手接过鞋子边穿边问:“老爷爷,多少钱?”他伸出三个粘满胶布的手指。“三元钱?”“不,是三角钱。”我感激而好奇地问:“老爷爷,您收费也太便宜了吧?”“唉,我老喽,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补补鞋给人行个方便!”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着我,走了几步,我回头望着老人佝偻的背影,一股暖流涌向心窝……
点评:本文将烘托的作用发挥到了极点。老人的善良质朴是全文的中心,但却着墨不多,因为在此之前小作者已进行了多重烘托。天气奇冷和老人答应“我”补鞋时的犹豫,是要说明这样的天气实在无法补鞋;老人搓手呵气,是说明补鞋的艰难;老人须发皆白,皱纹深深,衣着朴素,是说明生活的辛苦......如此的付出,却只要三角工钱,读到此,谁的心头不涌来感动的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