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学习——致琴童家长
在爱中学习——致琴童家长 也许你正在筹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孩子的音乐教育,也许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有几年“琴龄”的小小家,也许你可爱的宝贝尚在襁褓之中,可你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为他(她)编织那色彩绚丽的音乐梦…… 我们每个人对“美丽人生”的定义不会完全一样,但是相信你和我会在一点上共鸣,那就是,充满爱和欢乐的人生。家长们见了面互相交流孩子学琴情况,其中一位叹息说:我家里气氛最不好的就是放钢琴那个地方。其他人听了异口同声地回应:我家也是!有时确实是因孩子过于调皮、不乖,可有时家长们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望子成龙”心切了?对孩子的期盼会不会太高了?在你注重提高孩子弹琴技术的同时,有没有培养他(她)爱上音乐、享受音乐,有没有随时关注他(她)的习琴心理?美国牧师毕迈可(Mike Bickle)在他所著的书中回忆他亲爱的父亲——一位英年早逝的世界拳击冠军,在他幼小心灵上留下的爱的痕迹,书中写到:“我还能忆起四岁时,他不停地对我说,我是多么棒。他全心全力支持我。当我有错时,我能很快地改正,因为爸爸永远会帮助我。(他)能对我的失败视而不见,因为他看见我的内心……爸爸鼓励我长大了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六岁时,他便开始让我做体能训练。八岁时,我每天接受数小时的训练……但我并没有背负要实现父亲梦想的沉重负担。我并没有努力想使他快乐,我觉得他对我整个人已经很满意。在他眼中我从未失败过。我是这么的喜欢与他在一起……虽然我从六岁就接受训练要成为拳击手,但我却在十四岁时改变心意,并告诉爸爸我宁愿踢足球。他的眼连眨都不眨一下,反而说‘很好,儿子,我要你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爸爸与我之间的友谊非常深厚,其中充满了肯定与爱……” 我并不是想说在孩子学琴的事情上可以放任自流,或是让一个还不具备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少年凭己意行事,而是想说,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又是最容易被伤害的,父母对他们这个“人”的关注远超过对他们某一方面“成就”的关注是一种爱的反应,会产生很积极的效果。古典音乐本身是如此美好,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领会,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有时是老师)、不当的学习方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扼杀了学生们天性中对音乐的憧憬和热爱,而使学琴变得很痛苦、很机械。关于学琴及练琴,在这里有几点建议: 2. 练琴时间要选在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不要在容易困倦、精疲力尽的时候。如果这样的时段不容易找,那就要设法在练琴之前小睡一下。年龄较小或注意力集中比较差的孩子,不要一次弹太久,最好能够分几次把所有的功课练完。既使年龄比较大并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一次练琴时间也不要超过五十分钟,可以每四十五分钟左右休息十分钟。 原作者:旅美钢琴家 尚怡 |
- 上一篇:幼儿每天弹一小时钢琴违背生理规律
- 下一篇:你知道弹琴有多难吗?请对孩子多一份耐心